活動資訊
官宣!到2025年新增學位近百萬,升學變簡單?
2021-01-05 10:05
來源:深圳升學全知道
編輯:新東方小編
艾莎老師:
最近幾年,深圳不少區域都發布過學位預警,特別是小一學位的缺口,讓我們不少幼升小家長感到焦慮。今天,深圳對于基礎教育的學位建設,放出大招!我們一起來看看具體有哪些利好?
12月3日,深圳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主題正是加快學位建設、促進基礎教育優質發展。深圳市副市長聶新平,市教育局局長陳秋明,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丁強以及寶安區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蔡英權一同出席,發布會由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王楚宏主持。
△發布會現場
聶新平透露,發布會開始前,市委市政府專門召開了全市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大會。這也是特區成立以來,深圳第一次召開全市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大會,吹響了新一輪基礎教育學位建設攻堅戰的沖鋒號角。記者在發布會上獲悉,日前,《中共深圳市委 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學位建設推進基礎教育優質發展的實施意見》正式對外發布,釋放出重磅信息?!秾嵤┮庖姟访鞔_,到2025年,深圳將新建學位近百萬。新建學位近百萬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聶新平在會上表示,深圳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努力推動基礎教育與城市共同發展。十八大以來,深圳全市基礎教育累計新增公辦學位64.1萬,新增學位數居全國首位。
為切實保障基礎教育優先發展,持續強力推進學位建設,深圳市委市政府于近日出臺《實施意見》。記者從會上獲悉,綜合未來人口增速、班額標準、教育先行示范等方面因素,經深入調研和測算,《實施意見》明確,到2025年,深圳全市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74萬,新增幼兒園學位14.5萬,加上此前規劃新建公辦高中階段學位9.7萬,到2025年,深圳共將新建基礎教育學位近百萬。
據悉,該目標將分為2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2020至2022年)全市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29萬、幼兒園學位6萬;第二階段(2023至2025年)全市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45萬、幼兒園學位8.5萬。建成后,全市公辦義務教育總規模將接近翻一番,公辦普高學位實現翻番,預期能顯著緩解學位供需矛盾。
作為深圳人口大區、教育大區,寶安區擁有在校學生50.6萬,約占全市總量近四分之一。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先行示范區”“西協戰略”的深入推進,寶安區面臨著承載流入人口和職居分離人口的雙重壓力,人民群眾對優質學位的需求持續增加。
根據市委市政府的要求,2020至2025年,寶安區要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20.75萬。對此,寶安區政府常務副區長蔡英權表示,寶安區將把任務分解到2020至2022年、2023至2025年兩個階段分步實施。同時,相關部門將建立工作臺賬,分解工作任務,壓實壓細學位建設責任。
蔡英權表示,寶安是高度建成區,可利用地多數位于工業區塊線內。對于學位建設用地,寶安區將優先把國有儲備用地、新增用地、盤活存量土地、閑置用地及現狀為空地的地塊等用于學校規劃建設。同時,通過法定圖則修編或局部調整、城市更新專項規劃編制和土地整備等方式增加基礎教育設施用地。對于條件成熟的用地,可優先啟動新校建設工程。
此外,寶安區還將優化學校建設審批流程,加快項目前期工作速度,將學校建設作為優先項目,積極探索EPC、代建制等建設方式,加快學校建設進度。同時,寶安區還將參考兄弟區做法,大膽使用裝配式建筑,并出臺《寶安區學校建設標準提升指引》,優化學校建設“寶安標準”,提升學校建設品質。
多部門協同
學位建設史上最強“保險”
聶新平在會上強調,學位建設涉及市、區兩級政府和多個職能部門職責,須舉全市之力協同推進。
為保障學位建設順利推進,《實施意見》強調,要優化教育空間布局規劃,編制基礎教育設施專項規劃(2021-2035年),研究提升學位配置標準。在健全居住區配套學位建設保障機制的同時,建立健全學位建設聯合審查制度,并配套教育設施需與居住項目同步規劃、同步建設、獨立竣工驗收、無償移交政府。對于不能單獨配套教育設施的居住項目,項目所在區應明確片區學位統籌配建措施。片區原配套學校學位不足的老舊小區和城中村片區,所在區政府應通過統籌新改擴建學校,滿足就近入學需求。
《實施意見》提出,對不能滿足控制性詳細規劃確定的教育設施布局要求的居住項目,不予辦理規劃許可手續;對規劃教育設施用地沒有達到建設條件的居住區,不予供給居住項目建設用地;對片區內規劃教育設施未建成并交付使用的居住區,片區內居住項目不予通過聯合驗收。
此外,《實施意見》明確,各區需根據市政府下達的任務,制定本區學位建設實施方案和年度計劃,確保按期落實。同時,進一步明確市級和跨區公共住房學位建設職責,市級公共住房涉及的學位需求優先在項目用地中統籌解決。
推動359塊教育用地建設使用
提高小學和初中學位配置標準
打贏學位建設攻堅戰,教育用地規劃是關鍵中的關鍵。為此,《實施意見》明確,深圳將對已規劃未建成的教育用地進行全面梳理核查,提出實施意見,特別是對于規劃實施性差、土地整備難度大,2年內無法啟動建設的教育用地將就近置換,確保規劃用地及時建成學校。
同時,深圳還將規劃新增100公頃教育用地。國有儲備用地、新增用地、盤活存量土地、閑置用地及現狀為空地的地塊等優先用于學校規劃建設,通過法定圖則修編或局部調整、城市更新專項規劃編制和土地整備等方式增加基礎教育設施用地。此外,各區需對具備條件的現有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將進行改擴建,提升學??臻g綜合使用效能。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丁強表示,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將與各部一道,綜合施措,為基礎教育提供充足的空間保障。
首先,深圳將大幅提高小學和初中學位配置標準,小學千人指標由58座/千人提高至80座/千人,初中由23座/千人提高至40座/千人。同時,空間資源配置將向教育設施傾斜,新增用地和存量土地優先落實學校等公共設施,并采取新建、改擴建和現有校舍挖潛擴班等舉措,最大限度增加學位供給。
丁強表示,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將在科學研判人口規模和資源承載力的基礎上,針對公共服務設施缺口較大問題,在規劃中大幅提高公共服務設施用地比例,重點補足教育、醫療等公共設施短板,從源頭上保障教育用地供應。據悉,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目前正會同市教育局組織編制基礎教育設施專項規劃,將更加精準的布局各項教育設施,推動供給與需求的有效對接。
此外,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將繼續加大教育設施規劃實施力度,與各區一道,集中力量推動規劃未建成的359塊義務教育用地盡快建成投入使用。同時,復制推廣福田區新校園行動計劃經驗,適當提高義務教育用地的土地集約節約利用程度,提升學校建筑設計水平,建設融入現代教育理念及場地自然人文精神的新型校園,為老師和孩子們營造高品質的校園空間。
“質”“量”并行
堅持學?!稗k一所、優一所”
未來五年,深圳基礎教育如何在大擴規模的同時,實現優質發展,是市民們關注的問題之一。為此,《實施意見》強調,要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快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并推動民辦中小學優質特色發展。
深圳市教育局局長陳秋明在會上表示,將努力推動深圳基礎教育整體規模提升一個新量級、整體質量水平邁上一個新臺階,努力辦好市民家門口每一所學校、促進每一位學生健康成長,更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更好滿足家長和學生對美好教育的期盼。
在資源配置方面,深圳市教育部門將堅持教師是教育第一資源,優化基礎教育各類學校設計和建設標準,高水平規劃、高質量建設,做到“辦一所、優一所”,把每一所學校都辦成“百年老校世紀精品”。同時,優化實施《深圳市義務教育學校設備設施配備標準指引(2020年版)》,進一步促進學校硬件條件優質均衡,發揮智慧城市智慧教育優勢,實施智慧校園建設達標工程,實現智慧教育和智慧管理,打造有“大腦”的學校。
在教育優質均衡方面,深圳市教育局將大力推進集團化辦學、學區化管理,實施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工程,實現優質資源共享。陳秋明表示,到2025年,納入集團化辦學、學區化管理的學校占比要達到50%。同時,深圳市教育部門將對民辦學校實施分類管理及差異化扶持政策,規范民辦學校辦學,全面提升民辦學校辦學質量。此外,深圳還將建云端學校,通過智能化手段,在全市范圍內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并大力引進國內外名校來深辦學。
在教育教學改革方面,深圳要實施《深圳市基礎教育先行示范行動方案(2020-2025年)》,推進“五個一百”工程,即建設100所“創新教育標桿學?!?、打造100所“智慧教育樣板學?!?、建設100所“教學改革先鋒學?!?、發展100所“國際教育示范學校(幼兒園)”、培育100個科學保教示范項目。此外,深圳市教育部門還將健全完善教育考試、評價與督導機制,建立健全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管理體系,深入探索能夠適應未來發展需要的教育形態和教育方式,促進教與學的方式從標準化向個性化轉變,推進人才培養由技能型向創新型轉變、由知識型向智慧型轉變。
陳秋明還表示,未來五年是學校建設的高峰期,預計要新增教師5至6萬名,深圳市教育局將繼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保障優質師資。
一圖讀懂
▼
內容來源:深圳新聞網、見圳客戶端、深圳衛視深視新聞、深圳晚報、深圳教育
深圳新東方學校官方微信(微信號:xdf_sz)
咨詢課程,找名師,找校區,網報優惠,請掃一掃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
版權及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和新東方網)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② 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后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系,電話:010-60908555。